回轉窯供熱方式及高溫帶的分析
通過改進燃燒器結構、控制窯身二次供風變化、采用窯頭拋煤和窯尾配煤相結合等技術,可以將回轉窯內高溫反應帶拉長,延長了物料高溫停留反應時間,這樣就可以在較低的焙燒溫度下完成焙燒過程,降低了生成結圈的溫度推動因素,延緩結圈的生成。
傳統(tǒng)的回轉窯供熱為內熱式,必然在燃燒器火焰的局部產生高溫帶。
而結圈也主要是在火焰前方形成。因此,借鑒水泥回轉窯的燃燒制度,通過改變燃燒供風,調整火焰形狀,結合定時移動燃燒器位置,形成火焰高溫點的規(guī)律性位移,使形成的結圈物的不同部位產生溫度的高低變化,從而在其內部形成裂痕,達到一定程度后自動脫落。
為了保證鐵礦、菱鐵礦焙燒還原反應的進行,采用窯尾配煤與窯頭拋煤相結合的技術手段,不僅能夠保持窯內的還原性氣氛,而且可以確保焙燒溫度帶得到進一步延長,又能夠使煤及其揮發(fā)分直接參與還原,提高了燃料的利用效率。